青鸿-常驻221-咕

如果确实喜欢我的文,建议留下评论——你们的点评是我更新的动力。
如某篇文章无法观看,请移步我的部落格,地址如下所见。
跳坑DN中。
raffaella472021.wixsite.com/birdnest1894/blog

(探案集+神夏)预设谬误【二】

预警:虚构历史(及政治极不正确警告)

歇洛克·福尔摩斯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按他可靠的医生兼传记作家约翰·华生的话来讲,他拥有“浅薄的政治学知识”。但这不代表着他对发生在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事情一无所知。

很难说得明白,在广场上的屏幕里看到大英帝国的国旗自香港总督府门前降下的那一刻,伟大的咨询侦探究竟有没有把片刻的思维放在“帝国余晖”上过。但周围欢呼声震耳欲聋的亚裔人群令他明白,这意味着他很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地能回得去了。

也许需要的时间会从一年拉长到两年。在远东联系兄长极可能是五代以后的继承人再讲一个荒谬的故事来取得英国护照显然并不现实,进行一次横越亚欧大陆的旅行或许是更优选项。他并不擅长地缘政治,但旅行和冒险……如果是对于一名把绝大部分职业生涯花在家门之外的侦探而言,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对他自己来说,横跨数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远行,还算得上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完成这一切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沿途的语言。无论走中亚,南亚或西伯利亚,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离开中国,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需要尽快学会中文。

汉藏语系最令学习者头痛的部分是其字形与字音几乎毫无关联,而作为一种象形文字,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们又早已与原型相去甚远,很难说这些方块比拉丁文写实多少。

但如果只是在不要求四声准确的前提下使用简单口语,没有时态变化的中文较之俄语或希腊语更加简洁。

在所有摊贩都把物品摆在一张编织物的旧货市场上,咨询侦探以十个银色大硬币,五个铜制小硬币的价格买了两件还算干净的短袖短裤,外加一顶略显破旧的鸭舌帽后,戴一条镜腿磨损严重的夹鼻眼镜的摊主大约是看在他试图说两句“结结巴巴”、“不得要领”的英文份上,送了他一本印刷字体还没有蚂蚁大的儿童英汉词典。

歇洛克现在的形象已经与五个小时前大不相同,就算对他的脸印象最深刻的那个保安,恐怕也不会想到一个街边随处可见的顽童与诈尸女鬼有什么关联。

据他所见,中国街道与英国街道最大的差异在于,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在社区里玩,而他们身上的衣服就算有补丁,也都十分干净——至少在他们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这样。而伦敦除了主日学校或五月节,几乎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同时看到这么多的孩子。

————

他认为这个国家至少有一点很好,那就是图书馆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因此,在一周的模仿、学习和阅读后,歇洛克·福尔摩斯已经完全掌握了常用的中文字,开口交流也不再有语言障碍,甚至在火车站周边学了不少各地方言和口音。

在相同的篇幅下,汉字的信息量确实比英文要高。但他宁可没有用英国近代史来练习阅读长篇幅的中文过。

咨询侦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阅读到的内容,在这里,维多利亚女王治下晚期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他所知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先是在北非一系列混乱无谓的军事决策,随后放任苏维埃成立,纵容美洲怂恿各殖民地建立民族国家,用自己最脆弱的人口短板去应对血肉磨盘般的阵地战,寄希望于脆弱的纸张而不是坚实的枪炮和璀璨的利益更能维护对殖民地的控制……

更不要提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的连续失败和错误决议,就算他对政治一窍不通也能知道上议院、下议院、军部和王室在二十世纪的前三十年代就好比四匹分别朝东西南北拉车的马一样,决议自相矛盾,甚至互开倒车,二战结束时就差没让北爱尔兰趁机独立了。

至于如今,这一代的女王倒是个好国王,也有足够的决断和魄力。但按远东的话来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足可形容眼下偏安一隅且自顾不暇的英伦三岛。

在图书馆里怒骂张伯伦而被管理员赶出去这种事歇洛克还做不出,他只是为这一切产生了转瞬即逝的悲哀和无奈。

他又能做什么?在这个世界里,福尔摩斯的姓氏属于一名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属于一名艳压群芳的诈骗犯,但唯独不属于大英帝国一位伟大的统筹者和决策者,也不属于一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私家咨询侦探。

福尔摩斯,他和兄长的姓氏,即使疯癫之徒代代频出,即使慈父横遭刺杀严母哀毁销殁撇下幼弱二子,亦从未污浊如今时,蒙尘若此日。

帝国,帝国,也许他足够老,也沉浸在日不落的荣光里太久太久。他离伦敦最远的那次也不过就是去了莱辛巴赫一游*,殖民地的苦难与血泪于他耳中鲜少得闻更无亲历,但真要说他对自己的国家究竟在那些地方做了什么一无所知,则也是能想象得到的……

他一直都知道,他所处的世界建立在什么之上。教授惯例签发给犯罪帝国的属下各地处决名单时,即使他不能立即察觉,多余的血腥气难道就不会因之飘散到贝克街吗?

然而,歇洛克·福尔摩斯,没有任何立场去阻止莫里亚蒂教授和他的犯罪帝国处决那些受统治者中的反抗者。就算他能从中救下一或两个,谁说得准是否这一或二个以摧毁所有上层社会为己任者,就不能点燃布尔什维克、罗伯斯庇尔和罗莎·卢森堡们的火焰呢?

无论是他,是莫里亚蒂教授还是大英帝国都无法承担这种可能性将带来的后果,在他的世界,人们往往批评女王在一战中让出了过多的殖民地。然而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历史证明,迈克罗夫特的抉择是正确的,如果无法精简殖民地的范畴,以英国贫乏的人口而言压根没有达成稳定控制的可能性。

一个没有福尔摩斯们,也没有莫里亚蒂们的历史竟然如此酷烈又无趣。歇洛克想着,摇了摇头,把手里的《一战帝国》插回书架里。离大英帝国走向衰落的起点已经过了近百年,如今局势糜烂得即使是迈克罗夫特再世也无力回天。

如若二十世纪初时兄长在任上……情形决不会如现在这般光景糟糕。

那么,世事如此,歇洛克·福尔摩斯,还有必须回到几可称之为衰朽凋残的故国的理由吗?又或者他是因沉浸于大英帝国的美梦中不愿醒来而厌弃日薄西山的现状呢?

举世无双的私家咨询侦探理不清头绪,但他知道他现在不适宜回到英国去。

去美国。他想。美国对人口管制更宽容,能够学习的东西更多……而最重要的,是他终于能在1891年5月4日的瑞士之旅后,时隔一百零六年,独身踏上前往未知的道路了。

——

*《无何有之乡》后续设定。因身体虚弱难以远行及犯罪帝国的决策需求限制,不似原作中曾游历挪威与西藏撰写旅记,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后半生困居英伦三岛,也因此得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学习,可算半个安乐椅侦探。

评论
热度(26)

© 青鸿-常驻221-咕 | Powered by LOFTER